-
(趣分期)趣店集团基础架构技术演进2017年6月25日趣店集团,作为科技金融行业领先者,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不管是基础技术架构的发展,还是金融、风控等业务系统的演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积累了不错的经验。希望通过此次分享,结合我们的业务场景,就大数据驱动的科技金融行业技术型公司,特别是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对基础技术架构发展以及基础技术架构团队的相关思考:
(1)基础技术架构,在整个业务架构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2)基础架构团队核心价值是什么?
(3)创业团队何时需要创建基础架构团队?
(4)基础架构团队如何切入到业务,去进一步支持业务系统的发展?
结合以上基础技术架构相关思考,再谈谈我们的核心金融风控业务系统发展之路,以及基础技术架构演进过程;聊聊我们走过哪些弯路,遇到过哪些坑?最终我们是如何打造高效的业务系统,去辅助快速发展的一线业务;又是如何通过数据、技术架构驱动,提升整个公司的业务能力和运营水平。通过这些具体细节的讨论,展示趣店技术团队良好的技术形象和扎实的技术能力;通过这些实际项目研发经验的分享,给业内其他创业公司提供参考,避免踩到之前我们遇到的坑,同时参考我们的一些最佳实践方案,避免掉入我们已经踩过的雷区,造福整个互联网圈!
-
微服务架构下--数据驱动业务实践2017年6月25日业界对微服务的认识,已经从新生概念到了成熟架构的节点,所以现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我们已经不再讨论要不要微服务,为什么要微服务。今天我们的视野继续往前,看一下在微服务架构已经落地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实践微服务,更好地通过微服务促进业务,毕竟技术促进业务甚至技术创造业务,是每一个技术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
摩拜单车物联网架构演进之路2017年6月 25日物联网架构的兴起和发展不像传统公司、不像互联网公司,它有一些物联网行业的特性,mobike 的系统架构和演进,平稳的支撑用户和流量的爆发性增长将会解密。
-
技术团队管理变革:团队、效率、扩展性2017年6月23日 - 25日如何做好技术管理?这是不少技术管理者都感到头疼的问题。技术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做好技术”,通过技术产生好的结果才是技术管理的追求。但根据我的观察,相当多的技术管理者都非常不擅长在面向业务的环境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么在业务重压下疲于奔命,要么退进技术的小楼里,关起门来不问业务事。
如何能够让技术团队充分发挥好“业务支撑”的作用?这就是本话题试图分享给各位听众的经验。技术管理首先要关注团队。团队的人员决定了技术能力的上限,找到足够好能力(但不是最好能力)的团队并能激励他们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是第一步。有了团队,如何才能让团队持续处于良好的状态?度量团队生产率,不断提升团队生产率是比引入“xx敏捷方法”更值得推荐的,只有在生产率方面与团队达成一致,才有可能让团队在不断变化的业务中保持自己的节奏与方向,持续改进。最后,面向业务时,不能忽略的是“扩展性”。在团队,技术栈,架构等方面,不仅需要关注当下,还需要关心未来一段时间。
总体来说,从团队,效率与扩展性三方面建立起技术管理的框架,也许能让你的技术管理做的更加有效一点。
-
技术团队方向管理(人员、方向、技术规划)2017年6月23日 - 25日
快速的企业发展、业务的增长、流量的增加、订单的爆增,使得系统开始逐显疲态,故障频出、弊端不断地显露、扩展性遇到瓶颈、系统显得越加臃肿等方面的问题开始不断出现。此时,系统对业务的发展逐渐表现的力不从心,这时,我们需要对系统和整个技术团队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让他们健康的进化。
那么,诸多的痛点是因何而产生呢?是我们能力太差?是我们投入不够?还是我们对技术不够钻研?其实都不是。这是企业从弱小变强大的一个必然过程。在我们还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往往把精力都集中在业务的创新上。这时表现为,很多功能都是因业务而产生的灵感创作。这时系统的流量压力也比较小,所以在此时系统最重要的是支持业务的快速迭代,然而在技术上考虑并不多,事实上留给技术的思考和开发成本较少,但也就是因为这种模式,业务才能快速成长带来更多的流量。
当流量越来越大,这时对于技术而言就产生了技术的债务。我们对它仔细分析之后发现,债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系统基础技术的债务:长时间的快速迭代过程中对于基础技术的投入过少,导致业务系统所依赖的基础架构不稳定。
b人员的债务:长期的快速开发导致我们拥有了很好的业务系统开发人员,但是对于像基础框架、运维、安全等基础层面的工程师准备不足。
c快速开发的债务:在之前的快速开发中,我们舍弃了很多应当被考虑的技术细节,这些细节在流量不大时没有显现。然而随着流量的变大,这些缺失的技术细节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大。
总言之,我们需要对整体的技术架构进行升级,对我们的技术工程师团队进行大量的建设,对我们的一些业务系统进行重构。这时要求我们的团队做好技术管理、建设好技术团队、持续发展团队技术人才、为新产品研发做技术方案的正确选型。 -
华为研发模式演进历程 -- 大型电信企业敏捷转型背后的思考与实践2017年6月23日 - 25日
2001年敏捷宣言发表以来,无论Scrum还是XP,亦或其他敏捷流派,最开始都是在10多人的小团队中实施。但现实中,大型企业同样需要转型、需要适应变化、需要灵活。同时,大企业中的大中型项目、产品团队比比皆是,他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
> 如何能将小团队敏捷实践扩展到大团队层级
> 如何让干系人和管理层有效参与进来
> 如何在保证灵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监管或治理
> 如何保障企业的战略和商业利益关注能够得到有效理解
> 如何让团队成员不被繁重的流程和框架所累而“逃离敏捷”
> ……
因此大型企业、大型团队对如何规模化实施敏捷的需求又是实实在在的。华为研发敏捷经历了从项目级,版本级,产品级到商业级的演进历程。本分享中,主要介绍华为如何由瀑布开发模式,一步步怎么演变到从规划到发布E2E的持续迭代交付历程。探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关键的能力,相应的组织和流程管理机制调整,以及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坑”。所有案例都是来自一线团队的亲身经历。 -
产品经理的五项修炼2017年6月23日 - 25日这是一个产品致胜的时代,是一个产品经理迎风飞扬的时代!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要历经磨砺,不断修炼。而最核心的能力有五项:用户力、需求力、场景力、模式力和运营力。在短短的3个小时中,我希望用五个故事引发五个反思,开启产品经理人的自修之路。 -
打造高绩效敏捷团队的5大秘诀2017年6月25日互联网+时代,敏捷开发是企业必备研发模式。企业能不能以用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快速发布产品、打造极致用户体验,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建立起高绩效的敏捷团队。本次研讨会将会从敏捷团队的特征、建设实践、绩效管理等多个角度,结合互动游戏、小组研讨、真实案例分享,揭示打造高绩效敏捷团队的5大秘诀,涉及如何实现团队从被管理演进到自组织;如何通过团队的Social行为,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归属感;如何从"内向型"绩效转向以“客户尖叫度/上瘾指数”等为代表的"外向型"绩效管理等热点话题。
-
硅谷研发管理在本土企业的实践2017年6月25日
中美是互联网行业的两个超级大国。国内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人口红利不再存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积极探索出海之路。目前中美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在管理还有企业文化方面的思考和尝试却不多。
企业管理常常会遇到以下难题:
1、 部门壁垒,不合作,资源浪费,重复造轮子;
2、 技术团队没有斗志,没有热情,做事需要推;
3、 技术团队水平不够,如何改造;
4、 研发,产品经理,业务团队之间的矛盾;
有效解决以上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本课程探讨中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差异。并且分享我在饿了么对硅谷管理模式的一些尝试。 -
okr在工程团队的实践2017年6月25日OKRs 作为一种目标管理方案,目前已经在国内外的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中得到认同和发展,包括 Google、Airbnb、今日头条等知名企业。今天借此机会和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OKRs 在工程团队中的实践,包括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案。
-
变现的套路:产品设计&增长黑客2017年6月24日同样是朋友圈,为什么你的朋友圈没人点赞?
而同样做产品,为什么你的产品卖不到钱?
各种理论体系满天飞,真正可以给你带来价值的又有多少呢?
你自己就是一款产品啊。而真正的产品思维是可以用在任何地方的。比如你。
在过去3年半的时候里,我开始尝试用我掌握的产品思维来打造自己。产品设计、敏捷开发、PMF、浪潮式发售、增长黑客...我将这些理论一一落实在我自己的身上。不断的试错,调整,持续改善。
在这3年半里,我开始不断的尝试和各种行业的连接,开始发布一个又一个的小产品。而收入也从原来的40W,增加到100W,200W,300W。
是的,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打造一款动则数千万的产品。对我来说,那太庞大了。我从来没尝试过,也不想尝试。
我喜欢现在的生活,自由、快乐,充满创造性。在街头喂喂鸽子,或者去海边晒晒太阳,事实上,坐在家里我们就足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现在的这套产品构建理论。它改变了我。
我相信,好的产品理论应该是普适的。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它根本没有办法让你完成那些动则数千万的项目。这很难说,因为我从来没有尝试过。 -
区块链:打开万亿蓝海的神奇技术2017年6月25日国内,数以万计中规中矩生存在整个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他们应得的低成本金融服务。原因多样:缺乏抵押物,手里持有的应收账款同样来自SME,没有任何贴现价值,而平台公司又缺乏数据支持,导致唯一的救活一家企业的办法,就是求助影子银行。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点融科技引入了区块链技术,通过区块链和智能合约,让应收账款可分割、可传递,所有交易记录基于不一样的权限透明可见。本次演讲以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为案例,分享点融网在区块链领域的研究成果。由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供应商可以快速完成应收账款来源的验证。更重要的是,因为 SME 持有了来自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他们的贴现融资利率可以降低数倍,这一切使得整个供应链的健康状况大大得以改善。这几乎是一个运用前沿金融科技,解决金融问题,产业问题,经济问题的一个最完美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