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团队管理变革:团队、效率、扩展性2017年6月23日 - 25日如何做好技术管理?这是不少技术管理者都感到头疼的问题。技术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做好技术”,通过技术产生好的结果才是技术管理的追求。但根据我的观察,相当多的技术管理者都非常不擅长在面向业务的环境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么在业务重压下疲于奔命,要么退进技术的小楼里,关起门来不问业务事。
如何能够让技术团队充分发挥好“业务支撑”的作用?这就是本话题试图分享给各位听众的经验。技术管理首先要关注团队。团队的人员决定了技术能力的上限,找到足够好能力(但不是最好能力)的团队并能激励他们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是第一步。有了团队,如何才能让团队持续处于良好的状态?度量团队生产率,不断提升团队生产率是比引入“xx敏捷方法”更值得推荐的,只有在生产率方面与团队达成一致,才有可能让团队在不断变化的业务中保持自己的节奏与方向,持续改进。最后,面向业务时,不能忽略的是“扩展性”。在团队,技术栈,架构等方面,不仅需要关注当下,还需要关心未来一段时间。
总体来说,从团队,效率与扩展性三方面建立起技术管理的框架,也许能让你的技术管理做的更加有效一点。
-
技术团队方向管理(人员、方向、技术规划)2017年6月23日 - 25日
快速的企业发展、业务的增长、流量的增加、订单的爆增,使得系统开始逐显疲态,故障频出、弊端不断地显露、扩展性遇到瓶颈、系统显得越加臃肿等方面的问题开始不断出现。此时,系统对业务的发展逐渐表现的力不从心,这时,我们需要对系统和整个技术团队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让他们健康的进化。
那么,诸多的痛点是因何而产生呢?是我们能力太差?是我们投入不够?还是我们对技术不够钻研?其实都不是。这是企业从弱小变强大的一个必然过程。在我们还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往往把精力都集中在业务的创新上。这时表现为,很多功能都是因业务而产生的灵感创作。这时系统的流量压力也比较小,所以在此时系统最重要的是支持业务的快速迭代,然而在技术上考虑并不多,事实上留给技术的思考和开发成本较少,但也就是因为这种模式,业务才能快速成长带来更多的流量。
当流量越来越大,这时对于技术而言就产生了技术的债务。我们对它仔细分析之后发现,债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系统基础技术的债务:长时间的快速迭代过程中对于基础技术的投入过少,导致业务系统所依赖的基础架构不稳定。
b人员的债务:长期的快速开发导致我们拥有了很好的业务系统开发人员,但是对于像基础框架、运维、安全等基础层面的工程师准备不足。
c快速开发的债务:在之前的快速开发中,我们舍弃了很多应当被考虑的技术细节,这些细节在流量不大时没有显现。然而随着流量的变大,这些缺失的技术细节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大。
总言之,我们需要对整体的技术架构进行升级,对我们的技术工程师团队进行大量的建设,对我们的一些业务系统进行重构。这时要求我们的团队做好技术管理、建设好技术团队、持续发展团队技术人才、为新产品研发做技术方案的正确选型。 -
华为研发模式演进历程 -- 大型电信企业敏捷转型背后的思考与实践2017年6月23日 - 25日
2001年敏捷宣言发表以来,无论Scrum还是XP,亦或其他敏捷流派,最开始都是在10多人的小团队中实施。但现实中,大型企业同样需要转型、需要适应变化、需要灵活。同时,大企业中的大中型项目、产品团队比比皆是,他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
> 如何能将小团队敏捷实践扩展到大团队层级
> 如何让干系人和管理层有效参与进来
> 如何在保证灵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监管或治理
> 如何保障企业的战略和商业利益关注能够得到有效理解
> 如何让团队成员不被繁重的流程和框架所累而“逃离敏捷”
> ……
因此大型企业、大型团队对如何规模化实施敏捷的需求又是实实在在的。华为研发敏捷经历了从项目级,版本级,产品级到商业级的演进历程。本分享中,主要介绍华为如何由瀑布开发模式,一步步怎么演变到从规划到发布E2E的持续迭代交付历程。探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关键的能力,相应的组织和流程管理机制调整,以及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坑”。所有案例都是来自一线团队的亲身经历。 -
打造高绩效敏捷团队的5大秘诀2017年6月25日互联网+时代,敏捷开发是企业必备研发模式。企业能不能以用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快速发布产品、打造极致用户体验,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建立起高绩效的敏捷团队。本次研讨会将会从敏捷团队的特征、建设实践、绩效管理等多个角度,结合互动游戏、小组研讨、真实案例分享,揭示打造高绩效敏捷团队的5大秘诀,涉及如何实现团队从被管理演进到自组织;如何通过团队的Social行为,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归属感;如何从"内向型"绩效转向以“客户尖叫度/上瘾指数”等为代表的"外向型"绩效管理等热点话题。
-
硅谷研发管理在本土企业的实践2017年6月25日
中美是互联网行业的两个超级大国。国内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人口红利不再存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积极探索出海之路。目前中美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在管理还有企业文化方面的思考和尝试却不多。
企业管理常常会遇到以下难题:
1、 部门壁垒,不合作,资源浪费,重复造轮子;
2、 技术团队没有斗志,没有热情,做事需要推;
3、 技术团队水平不够,如何改造;
4、 研发,产品经理,业务团队之间的矛盾;
有效解决以上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本课程探讨中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差异。并且分享我在饿了么对硅谷管理模式的一些尝试。 -
okr在工程团队的实践2017年6月25日OKRs 作为一种目标管理方案,目前已经在国内外的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中得到认同和发展,包括 Google、Airbnb、今日头条等知名企业。今天借此机会和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OKRs 在工程团队中的实践,包括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案。